顶点小说 > 官场教父 > 第663章 红色经典 2

第663章 红色经典 2


  在另一场拍卖会上,尚扬为1977年建军50周年创作的《解放区的天》以280万元的价格成交。此外,谢稚柳1961年所作《南湖之春》有些出乎意料地以560万元成交,而钱松岩的《遵义》也拍出了313.6万的高价。而靳尚谊作品《全身像》在广州嘉德举行的春拍中,更是以201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一金融机构。最近,革命历史题材画作《幸福渠》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,把红色经典作品的拍卖市场价格推向一个新的。

  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,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、刘文西主要执笔,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参加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”。《幸福渠》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,反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延安枣园居住期间,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。此作一经面世,便广为流传,红极一时,成为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。

  吴天放是内行,他知道这些画作之所以受人追捧,除了作品的红色因素外,也与大师们的艺术创造分不开。《北国风光》是吴冠中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绘的大型壁画的画稿。此幅作品以北方疆土为主题,撷取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的气势磅礡,糅合了中国笔墨细腻和西洋油画的色彩,为吴老极为珍贵的画作。另一件靳尚谊创作于1969年的《毛主席在炼钢厂》,是他唯一一幅工业题材的油画,靳老自己评价此幅画作时说:“看着这幅画,就像面对历史,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”。王式廓的《血衣》从1950年开始构思,到1973年5月23日作者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,前后历时二十多年,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,实至名归。

  蒋兆和作于月1日的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》与新中国同龄,且尺幅巨大,高283厘米,宽132厘米,是蒋兆和的代表作,画作上的主体人物身着工农服装,高举国旗,目光坚毅,动作有力;对画面背景上欢呼雀跃的工农群众,作者采用虚化白描的手法,与前边象征和平的鸽子相互呼应,强化了作品的主题,画家采用传统的骨法用笔,游走跌宕的线条并施以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法,融汇西方造型和采光之长,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、神采奕奕。蒋兆和以仰视的角度描绘了手持镰刀、高举五星红旗的工农群众的伟大形象,表现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真实感受。这幅作品是其家属于2004年意外发现的。

  回想当年,1993年正值诞辰100周年之际,着名肖像画家刘宇一的油画巨作《良宵》在香港拍卖行拍卖会上被港商曾宪梓以836万港元(约合人民币886万元)竞得,创当时中国油画最高成交价纪录,同时也标志着“红色经典”油画首次进入拍卖市场。皓月明媚、宫灯高悬、吟诗作画、品茗倾谈、歌舞升平场面气势宏大,构图饱满和谐,人物细腻真,色彩华丽典雅,油画《良宵》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,还具有传世的历史与文学价值。曾宪梓买下《良宵》时对整个油画的气势和构图称道不已。他就是要将之收为传家之宝,留给子孙。《良宵》的油画语言中显现出敦煌艺术的神秘,在具体的影像艺术之外,还给膜拜者留出了许多想象的空间。画家成功地表现了统一和丰富的效果。许多新中国美术品中的肖像,都可以串联为一个完整的用以表述这种关系的美学理念。

  在1995年嘉德秋拍中,颇受人们关注的着名油画《毛主席去安源》(刘春华创作,1967年)以605万元的高价成功拍出,这一标志着“红色题材”油画正式进入内地拍卖市场。2005年,中国嘉德推出了陈衍宁的油画《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》,受到各路买家的追捧,并出人意料地以1012万元的高价被一藏家收入囊中。2007年,陈逸飞的《黄河颂》在嘉德拍卖会上再次受到藏家的青睐。这件作品经过竞拍者多轮反复争夺,最终以4032万元的天价成交。这一价格不仅是陈逸飞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,也创下了当时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,仅次于徐悲鸿的《放下你的鞭子》(7200万元)。各大拍卖行纷纷将“红色题材”作为一个主题性板块推出,甚至形成了一个拍卖品牌。据统计,专场平均成交率达到80%,远远高于书画、瓷器等成交率,在拍卖行各专场中名列前茅。

  吴天放深知,中国绘画承担着净化灵魂、启迪思想的文化责任。讴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始终是中国绘画创作中一缕灿烂的阳光。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理想主义的情怀,歌颂了英雄主义和时代正气。红色经典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寻找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的创新,体现了可贵的艺术追求。红色经典之作在美术史上无与伦比。陈逸飞的《攻占总统府》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所藏,当年陈逸飞和魏景山用全新的方式进行此幅油画的创作:先做出雕塑,再采用一种俯瞰的方式来绘画,开创了油画创作的新形式。作品最为真切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。我国美术界的巨匠们用经典油画串联起一部活生生的革命史。每一幅油画背后都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。营造艺术张力最恰当、最精准的就是“重大题材场景画”。画家敏锐地抓住瞬间的情态,英雄形象如同石雕造型,传奇色彩的故事,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,使得场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,鲜明得宛如身临其境。场景升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,为美术创作树立了不朽的丰碑。

  “红色题材”的中国画,反映出在传统基础上推进和拓展的过程。齐白石、徐悲鸿、蒋兆和、李可染、黄胄、石鲁、黄永玉等,可谓大师云集,名作荟萃。他们的着名作品,被印刷复制无数版次,影响巨大,艺术水平高超,是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作品。国画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肩负着社会功能,表现历史、歌颂领袖与英雄模范、鼓舞干劲成为绘画的主题,“社会现实主义”占据主导地位,人物画是这一时期油画创作的主流。强烈的意识形态、鲜明的时代烙印,是这一时期国画的特点,被后人称为“新中国美术”,大事件、大人物、大场面,是“新中国美术”的一大特征,在中国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“红色题材”画从风格到技法到意境往往别开生面,这在大师们的“诗意”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吴冠中的《北国风光》,先有思想,后有意境,就好像拍电影之前先有了电影脚本,据此演绎发挥。看似没有主题,且焦点非常散,观众的目光可上可下、可左可右随意移动,在那浩浩荡荡的波涌中,去接天连地,去领会“诗意”。

  吴天放觉得,当代画家们创作的反映大事件、大人物、大场面的画作是太少太少了。他到汶川一线去,就是要创作出一幅富有时代特色、民族精神与艺术创新的好作品来。

  在自己的作品中,吴天放想,未尝不可以出现总书记、国家总理的身影。


  (https://www.dingdiannn.com/ddk239849/2002318.html)


1秒记住顶点小说:www.dingdian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ingdian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