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官场教父 > 第524章 两个13年 2

第524章 两个13年 2


  事实上,******的命运发生转折,恰恰是在这个并不被人看好的职位完成的。因为工作需要,陈经常接触退下来的上海顾问委员会的老领导,这些前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尽管不好接触,但是他们在上海高层中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。陈在接触中表现出了他的能干和忠诚。陈的命运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逆转。

  日后,******完成了自己第二个13年的跨越。

  政坛新星的升迁之路。

  1987年,资历尚浅的******突然成为一匹政坛黑马,被调任上海市黄浦区区长。

  ******抓住了这次机会,黄浦区5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政经两界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。任职期间,******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对上海老商业区南京路的改造,在一份世界级的规划中,他确定了以黄浦区为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思路,随后,花旗银行、美洲银行、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诸多世界级银行纷纷被揽入黄浦。

  在黄浦区,******多开创性的举动。浦东开发区最早建立在黄浦区,1990年5月,为了招商引资,******搞了第一届上海黄浦旅游节,尽管后来各种旅游节泛滥成灾,但在当时却是首开先例。

  上海市第一次批租土地引进外资,也是******在黄浦区任职期间的开山之作。社保基金案的主角之一吴明烈就在这一时期粉墨登场。吴明烈仅有大专文化,早前曾任黄浦区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,黄浦区城建办主任;1991年起,吴明烈开始飞黄腾达,当年出任上海市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,掌管黄浦区土地批租大权。

  1992年4月,吴明烈代表房产公司与新加坡国际开发公司合资受让北京东路71街坊土地2。39公顷,这成为上海市通过土地批租引进外资、在闹市中心改造危旧房的第一例。仅这一年,黄浦区政府批租10块土地,获金1。5亿美元。

  大刀阔斧的改革,推陈出新的创举,让******赢得了诸多赞誉。1992年,他作为后备干部被送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学习,学习归来,******以“海归”身份直接调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。

  两个月后,这位副秘书长成为上海市委副书记。******迅速跨过候补委员、委员,直接升任副书记,连升三级的速度打破了惯例。

  陈在任副秘书长期间,从地方各机关及高校中为领导干部们选拔了一批秘书。上海华东师大29岁的伦理学博士秦裕,在这一时间内进入了******的视线。

  秦裕临走前,华东师大突击授予其副教授职称,并挂名华东师大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,秦裕以副处级干部身份正式进入上海市委办公厅。在随后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时,******选择了这位博士作为自己的专职秘书。

  ******后来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,他在上海市委老干部局期间的同僚祝均一,在此期间成为了上海市社会劳动保障局的局长。

  1993年,吴明烈管辖下的上海黄浦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(后来改名新黄浦置业)在沪市上市,这是中国国内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,也是******一直以来的经济工作重点,吴明烈与******有了更深入的交往。

  ******的诸多黄浦区手下后来得到重任,坊间戏称黄浦区为“黄浦军校”。从市委副秘书长做到副书记,再到常务副市长,******一路高升。而他的手下吴明烈也接连担任上海市第十一、十二届人大代表,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劳动模范,1995年度还获得“第二届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”称号。

  上海“一哥”的宏伟目标。

  2002年2月,调任中国工程院的******辞去了上海市市长的职务,******成为代市长。

  1个月后,张荣坤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29岁苏州青年,以32亿元的大手笔拿下沪杭高速路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。这位很少公开露面的年轻富豪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各方猜测,福禧投资公司一时间成为上海滩最神秘的民营企业。

  8个月后,******正式当选为市长。月,中共******召开,上海市委书记****升任**********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,******随之接任上海市委书记。

  ******一肩挑起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达8个月之久,市长秘书秦裕顺理成章地升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。

  升任市委书记后,******开始展示他的“雄心壮志”,多次提出要打造“上海精神”。在他看来,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,要成为“四个中心”,即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。

  既是上海市“一秘”又是伦理学博士的秦裕,在其一篇学术文章中提到:“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两方面的便利:知识和交换。”在成功地从大学教师转换成官场骄子后,这位学者官员及时地把他的观点在实践中转化为“权力和交换”。这一时期,他认识了他的校友张荣坤。

  “财大气粗”的张荣坤也是在2002年5月,被选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兼副监事长,因为他将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这家基金会,之后还因此亏损了数百万元人民币。

  张荣坤在当年7月份又成为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,8月份,他的头上又多了一顶“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”的帽子。

  从工厂出来的******对民营企业的关注由来已久。在不同场合,他多次表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“玻璃障碍”,希望上海各级党政领导,要为党、为国家、为民族的前途着想,进一步取消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各种障碍。

  在上任伊始,******向干部们强调,要“拼命地想干事、敢干大事、能干成事”。陈在上海创造了不少名言,“站高一步,看远一步,想深一步”,是他的口头禅,“三步”的目标是“一个新的大上海”。

  如今,在******被宣布立案调查之后,这些着名的“口头禅”也被当地传媒列为禁止宣传的内容。

  在****升任**********常委,国务院副总理的同一个月,******入选**********委员,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,他也登上了自己官场的顶峰。

  不喜欢称“老板”的老板。

  陈是一个热衷于社交的人,个人爱好也非常广泛。在工厂里喜欢打乒乓球的他后来将网球作为了自己的爱好,上海企业界的诸多名人对此熟知,他也自诩为网球业余高手。

  媒体报道显示,******在任上一直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亲民的一面。初任市长之后,陈即给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回信,对信中提出的环保绿化建议表示感谢。教师节上,陈对着老师们一一鞠躬。从黄浦区的任上开始,陈每年都会去上海市第二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过年,这一习惯他坚持了13年。

  为了让官员们体味交通堵塞问题的严重性,2003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,******带着上海市政府的一群官员去挤了一趟公交车。

  在“亲民”形象之外,也有官员在私下里称陈的为政方法更像企业老板。但******对称官员为“老板”的现象显得非常反感,尽管有一段时间,中国的地方官员在私下里都流行把“一把手”称为“老板”。

  在另外一些场合,******则表现得相当“江湖气”。在周正毅案、社保基金案中,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在中纪委宣布的陈的违纪中,指他“为不法企业主谋利、袒护违纪的下属、以及为亲属谋取利益等”。

  高喊“反腐”却应声落马。

  “反腐”曾是******谈论的主要话题。但就在他一路高唱反腐时,依次爆发刘金宝、周正毅等系列案件。

  一样被置于“灯光下”的,还有******的胞弟陈良军。有关媒体曾报道,陈良军在农凯集团任高级职务,引起大众哗然。据称,******曾在当年年底的上海人代会上澄清,称该媒体所作的报道为虚假新闻,并在经济会议上要求各部门不能接受该媒体采访。

  2004年3月,来到上海寻找发财机会的张荣坤以“空手道”拿下社保基金作投资,买断了“沪杭”高速经营权。

  2006年7月,社保基金案发,陈曾经的部下秦裕、吴明烈、祝均一都被中纪委调查组带走调查。

  9月20日,陈再次强调反腐败的问题,4天后,这位上海滩最有权势的政坛“一哥”成为近10年来反腐行动中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。


  (https://www.dingdiannn.com/ddk239849/2002179.html)


1秒记住顶点小说:www.dingdian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ingdian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