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讽刺世界 > 第三章,日常

第三章,日常


  早晨。天刚蒙蒙亮。

  洪涛今天起的极早,毕竟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了,他计划今天把各事项交待完,以便深研社会,创造思想与纲领,加入革命。

  截止至昨日,他早已把家族流传的工厂交待完毕。唯一剩下的计划就是拜访革命元老——雷尔。

  李洪涛从包里拿出雷尔的明信片,上面附注了雷尔的基本信息。

  “雷尔,生卒年不明啊。性别......什么乱七八糟的,住址是......桐城,西大街三十六号,我明白了。”他把明信片里的信物——一个祖母绿做的小吊坠,挂在胸口。

  李洪涛正要打开门,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,“不会又是吴养民那家伙吧。”他如是猜测着,又一边打开门。

  “你好,我是今年的新生,请多指教。”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显得书生气的男生,面色白净,戴着一副树脂眼镜。

  “我也是,我叫李洪涛,请多指教。”

  “我姓麻原,叫彰晃,希望以后能多多关照。”

  “我才是。”

  一通客气的问候之后,李洪涛意识到,这是一位外教人,恐怕是来自阴阳道的。确实,有许多外教人来到道家参加革命,学习革命。但多半是大食或者欧陆的人。

  “我还有事,先走了。”

  “回见,路上小心。”

  他心想,这位留学生有些太拘束了,文质彬彬的,很怕生的样子。

  但李洪涛是一个有把握的事努力做,无把握的事不做的人。在没有搞清楚状况之前,他是不会主观臆测,妄图知根知底的人。

  他按照明信片的指示,来到雷尔先生的住所,让他着实敬佩的是,这居室很坚固,墙壁都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过,无比坚硬。而且颜色与外界相似,很不起眼,舍弃了华美的装饰。

  他摇了摇门铃,很快就有一名卫士打开门。

  李洪涛拿出信物,卫士检查过一遍之后,就放行了。

  进入前堂,只见一位有欧陆特症的老人在蒲团上正襟危坐,手里拿着一本书,洪涛望了望书名——《残酷的天使》,他心想:原来是革命纲领。老人时而用马克笔在其上批注,有时严谨地思考并作笔记。

  李洪涛就这么默默地望着他认真工作了三个小时,直到他把书合上为止,未有说过一句话。

  “雷尔先生,不好意思,打扰了。”

  雷尔有些诧异,他问道:“你来了多久了?”

  “先不论时间,因为一切等待是值得的。”

  “诶呀,真是......洪涛啊,你来找我做什么的?”

  “只是单纯的拜访而已,如果可以的话,我希望洗耳恭听大师的理论。这真是再荣幸不过了。”

  “也好,我就陪你讲讲吧。”

  雷尔今天似乎兴致很高,与读到一本好的纲领也有重大关系。他与洪涛聊天似乎是忘了时间,一直讲解到傍晚才察觉。而洪涛也不觉得不耐烦,一直在认真听讲。

  事后,雷尔异常兴奋。他说:“你有些像我以前一位学生。挺勤快的,是个能让我交付思想的人,是我的倾听者,但他很可惜。”

  “死了?”

  “没错,被道家那群人迫害的。当年,新党的势力还很薄弱,属于非法组织,现在在道家的辖地内,不是还有废火令嘛。现在不一样了,我们占据了好几个据点,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,我们早已是合法的,正统的。”雷尔回忆道,“我忠告你一句,修行者那帮人,不值得依靠,必须赶尽杀绝,不留余地。他们是世界的迫害者,是奴隶主,是社会进步的阻碍。把他们消灭干净,人类才会崛起。”

  “我明白了,可是修士与我们一样都是人类,总完全阻止不了修行吧。”

  雷尔想了想,“诶,一般人都会这么说吧,‘去修行多好。可惜没有这个天赋’修士一直在给世界灌输这么一个概念:我们是同一种东西。若真得如此吗?还要什么革命?我对此调查过,我发现,大部分的修士家族,与普通人通婚的新生儿存活率极低,甚至无法配种。这完全就是两个物种。我们一直在被这么一个物种糟蹋着。”

  “这是真的吗?”

  “嗯,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,只要成为正式的新党成员,就有资格知道。不过好在他们的后代都是修士。”

  “仔细想想,细思极恐啊!”

  “那是那是,陪我聊的那么晚,不有些大料怎么行?”他看看钟表,“这么晚了,是否打扰你了?”

  “噢,天色甚晚,看来我要回去了。”

  李洪涛起身,乘势要走,雷尔也不阻止。

  就要出门,李洪涛转过身来,“雷尔先生,真是感激不尽。这些信息容我回去消化消化。”

  “嗷,一路走好,对于有志于革命的青年,我是不吝惜于帮助的。”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李洪涛回到宿舍时,已经很晚了。因为明天是开学日,所以舍友都集齐了。

  他打开门,就发现有一个人探出头来,原来是麻~原~彰~晃。

  “洪涛,就差你一个了,快进来吧。”他说。

  “好的,多谢了。”

  这时有一个女声传来,“李洪涛来了么?终于集合了。”

  这所学校是男女混宿的,因为男女比例失调,无法安排。而且新党信奉自由婚姻,而且为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,就如此安排。

  “这位是......”李洪涛问。

  她说:“友柏,是柏城人。”

  “原来是柏城的革命者,久闻其名,方得一见。”

  “哪里哪里,柏城据点早就被歼灭了,科学技术、社会知识、新文化都被毁于一旦,革命出现了断代,差点灭亡。”

  “话是这么说,当年的革命资源被集中在了柏城,却也是革命中心犯了左倾错误所致,好在幸存者不懈努力,留学士人从欧陆带回宝贵资料,革命才得以继续。我的这些军火制造技术,还是老爸从东正地带回的,”

  “总之,好好努力吧,为了让父辈的悲剧不再重演。”她说。

  麻~原~彰~晃说:“这些严肃的话题有的是机会聊,倒不如认识一下舍友们。到时也好互相照应。”

  “也是。”

  本书首发来自,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!


  (https://www.dingdiannn.com/ddk163044/8310702.html)


1秒记住顶点小说:www.dingdian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ingdiannn.com